台灣黑熊 解說: 臺灣黑熊為臺灣特有亞種,是台灣最大型的陸生哺乳動物。
臺灣黑熊棲息地以海拔1,000-3,500公尺的森林地帶為主,活動範圍很大。黃昏或夜晚時外出覓食,白天在樹洞或岩洞中休息。
臺灣黑熊的腳板也是像人類般平貼地面,稱為“蹠行”;然而其他大部分的大型動物,如狗、馬、象等,都是以趾頭行走,稱為“趾行” 。
梅花鹿 解說: 1.梅花鹿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三種鹿科動物中體型中等的。2.梅花鹿的雄鹿第一年歲半至三歲鹿角二叉;三歲半以上為三。3.雄鹿在每年5、6月時掉角。
台灣山羌 解說:1.台灣山羌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三種鹿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
2.台灣山羌生性敏感、膽小,在野外的行動非常隱密,通常於清晨、傍晚及夜晚時出來活動覓食。
3.雄山羌在每年4-6月時會掉角。
長鬃山羊 解說:1.臺灣長鬃山羊是臺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為臺灣特有種,昔稱長鬃山羊。
2.臺灣長鬃山羊是爬樹高手,喜單獨活動,清晨與黃昏是活動高峰。具有強烈的領域性,會以其眼前之眶下腺所分泌之腺體塗抹於樹枝或凸出的石塊上作為標記。
3.臺灣長鬃山羊擁有二尺高的跳躍能力,每小時20里的飛奔速度,在臺灣所有的哺乳類動物中,堪稱「輕功第一高手」。
穿山甲 解說:1.穿山甲由於身被鱗甲,並具掘土穴的習性而得此名
2.穿山甲的英文名稱pangolin來自馬來文,意思是指會捲曲的動物。當牠們遇到危險時的立即反應是將身體捲成球狀,用尾巴保護脆弱的頸部及腹部,同時,鱗片會直豎起來露出銳利的邊緣,以更有效地禦敵,讓敵人知難而退。
3.穿山甲鱗片的成分和我們的指甲相同,都是角質素。牠和其他的哺乳動物一樣具有毛髮,即使是覆滿鱗片的部位,每一個鱗片下方也可找到三、四根毛髮。
台灣彌猴 解說:1.台灣獼猴為台灣特有種。
2.台灣獼猴是日行性的動物,主要活動時間集中在清晨及黃昏。以樹棲活動為主,也會到地面覓食。棲息環境為濃密的天然林、裸露的岩石地及水源區附近。
3.台灣獼猴為群居性動物,由雄猴擔任猴王,每一群的數量並不固定,一般為10-50隻,群中的組成為一隻雄性的成猴,數隻成年雌猴及幼猴;在野外也可以觀察到獨居或成光棍群的雄猴。
石虎 解說:1.石虎耳背的白斑是與家貓分辨的特徵之一。
2.石虎為小型肉食性貓科動物,常單獨活動,屬於夜行性。白天棲息於樹洞或岩縫中,傍晚以後才出外行獵。
3.石虎是小型囓齒類的天敵,對森林及農作物具有保護作用,可惜在棲息地破壞及獵捕壓力下,數量已極為稀少。

台灣野豬 解說:1.台灣野豬是夜行性的動物,也會在晨昏時活動。
2.台灣野豬喜歡吃樹根或芒草的根,因此常常在地面留下大片的掘地痕跡。
3.雌野豬會與牠未成年的子女成群活動,雄野豬則是單獨活動的,只有在交配季節才會去找雌豬。

白鼻心 解說:1.從額頭到鼻端有一條明顯的白色縱帶,所以被稱作「白鼻心」。肛門附近具有肛門腺,遇敵時會放出惡臭驅敵。
2.白鼻心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環境以台灣的中、低海拔闊葉林及開墾地為主。多於夜晚活動,善於爬樹,經常在樹上覓食、活動。
3.白鼻心為山產店的主要山產動物之一,目前民間飼養繁殖的數量相當多,寵物市場中也充斥著大量人工繁殖的個體。
赤腹松鼠 解說:1.赤腹松鼠是台灣最常見的一種松鼠。為樹棲動物,主要在晨昏活動,除交配期與育幼期之外,一般為單獨活動。
2.赤腹松鼠會在大樹上築巢,巢的形狀為橢圓形,外層由竹枝及枯葉框成,層層內包,內部由較柔軟的樹皮及樹葉鋪成;也會利用樹洞,鋪上柔軟的樹枝及樹葉當作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