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成立時間 民國86年10月1日
面  積 7124.7公頃
地理位置 台中縣和平鄉武陵農場七家灣溪集水區
管理機關 台中縣政府
保育對象 保護櫻花鉤吻鮭及其棲息與繁殖地

 

   

保護區在台中縣大甲溪流域上游七家灣溪集水區內,以山稜、溪谷等自然地貌為界線,包括林務局大甲事業區24至37林班 (扣除24林班之1至8
林班)、以及武陵農場中、北谷,南邊於七家灣溪西岸以億年橋向西延伸之山稜線為界,總面積約7,124.7公頃。

 



 

保護區範圍內,考量櫻花鉤吻鮭所需之棲地環境特性與現有土地利用管制現況,依野生動物保育法之規定,規畫成核心區與緩衝區兩部份。核心區部份以七家灣溪、武陵溪、桃山西溪兩岸崖地30公尺,劃為嚴格保護之核心區﹔緩衝區則包含核心區以外之區域。

本區交通尚稱便利,可由台中經中橫公路,於梨山轉往宜蘭中橫支線,途中進入往武陵農場方向之公路即可到達﹔或由宜蘭直接進中橫宜蘭支線亦可到達。


櫻花鉤吻鮭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屬於冰河時期孑遺之陸封型鮭魚,一直為學術界所重視。1938年日本人將其訂為 「天然紀念物」 加以保護,以避免此珍貴之魚種遭受混種、濫捕而導致滅絕的命運。台灣光復後,由於人為與自然因素之影響,櫻花 吻鮭棲息之環境日益惡化,原先廣布於大甲溪上游合歡溪、雪山溪 (亦名武陵溪)、南湖溪、司界蘭溪、有勝溪與七家灣溪等支流,現在只剩下七家灣溪及雪山溪下游約7公里長的溪段,可見其蹤跡,更嚴重的是其族群量也銳減,約僅剩數百尾。鑑於此珍貴之自然資產有滅絕之危機,政府主管機關與相關學術單位,於民國70年起積極推動一連串的保育措施。
七家灣溪全長約15.3公里,集水面積約5,603公頃,是大甲溪的主要源流,七家灣溪本身源自由雪山而下的無名溪 (又名武陵西溪) 與由桃山而下的桃山溪。七家灣溪集水區主要涵蓋七家灣溪、雪山溪和有勝溪3水系,水體流量受夏季豐水期降雨的影響頗大,水位因而有冬枯夏豐的變化。水質方面,含氧量高,溶氧量變化在 5.7 ppm 到 11.6 ppm 之間﹔酸鹼值 (pH)在6.67至9.01之間,呈弱鹼性﹔營養鹽含量,除部份地區受農業活動稍有影響外,一般含量均低﹔整體來看,武陵地區水質尚稱良好。溪流棲地方面,此地因受氣候、水文與河谷地形影響,呈現出淺瀨、急流、緩流、深潭、階梯型瀑布...等多樣化的棲地型態,提供各式水生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

櫻花鉤吻鮭,又稱梨山鱒、台灣鱒、石川氏鮭魚,泰雅族語稱之為Bunban。成體體長在約20公分以上,其最大特徵是背上具有脂鰭,體側中央有9~11個橢圓形雲紋斑點。根據研究顯示,櫻花 吻鮭在冰河時期,與一般鮭鱒魚類一樣具有洄游性,但在第3紀冰河末期,地殼劇烈變動與台灣的地形隆起,造成河川型態改變,加上河川的水溫升高,使洄游至大甲溪之櫻花鉤吻鮭族群,逐漸被隔絕在大甲溪上游一帶,形成今日 「陸封型」 族群。目前櫻花 吻鮭分布於中國的東北、韓國、日本與台灣等地,但七家灣溪的族群是這種鱒魚分布的最南界,在生物地理學上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環境較為嚴苛,需有適當之蔽蔭、冷冽清淨之溪水,且有淺瀨、急灘及深潭之多樣性河床與礫石底質,和豐富的水生昆蟲等條件,對水溫的要求亦十分嚴格,許多研究顯示,當水溫超過18℃時,該水域即無櫻花 吻鮭的蹤跡。

櫻花鉤吻鮭之生殖季於10月上旬開始,11月下旬結束。生殖季時大型成魚的體色變深,側線旁橢圓形雲斑與背部小黑點變得較不明顯﹔雄魚下顎更伸長、增厚並向上彎曲,形成 「吻」。櫻花 吻鮭的產卵處所由雌魚所選定,通常在深淵後方或靠近岸邊的淺灘。當地點決定後,雌魚會先面朝上游,然後側轉身體,利用尾部和身體後半部用力上下拍動,藉此讓河床上的沙粒與較細的碎石揚起,讓水流帶走,河床上所留下較大的石塊即形成所謂的「產卵巢」。當雌魚掘巢時,雄魚會嘗試接近,並快速地左右擺動身體,此為 「顫動行為」,但通常1次只有1尾雄魚能和這雌魚形成配對。生殖期間,雌、雄魚都有驅逐入侵者的 「領域行為」;大型雌魚會不時驅趕侵入生殖場中體型較小的雌魚、甚至體型小很多的雄魚﹔雄魚在配對後,亦會驅趕入侵的雄魚,若二雄魚體型相若,雙方體色會變深,豎起全身各鰭,形成對峙狀,稍後,佔上風者會開始追逐失敗者,直至對方垂下魚鰭,逃逸為止。

櫻花鉤吻鮭成魚個體間掘巢產卵的能力差異頗大,不同產卵巢內發現的卵數從數顆到上百顆不等,但多數均在80顆以上,且河床底質粗細、生殖場所的優劣,對魚卵的存活率有很大的影響。幼魚孵化後,由於游泳能力不佳,喜歡棲息在河岸邊有良好遮蔽的靜水域。 返回